信息发布
首页» 信息发布» 学院动态» 学院联合举办杨凌农高会兔产业及特养业新质发展研讨会
 

学院联合举办杨凌农高会兔产业及特养业新质发展研讨会

来源:   作者:谢浦航 刘翔雨 薄欣宇 邱彦博   发布日期:2025-10-31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26日,由草业与草原学院联合陕西省畜牧业协会、陕西省畜牧业协会兔业及特养业分会、陕西省家兔产业技术体系、陕西省林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动物工程学院主办的第32届杨凌农高会“兔产业及特养业新质发展研讨会”在杨凌示范区农创成果汇三层会议室隆重举行。研讨会旨在汇聚政企学研多方力量,推动兔产业及特种养殖业实现全产业链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1.jpg

陕西省畜牧业协会秘书长田西学研究员、副秘书长郭秀霞、朱宝刚,以及临潼区副区长王鹏等出席会议并发言。田西学指出,家兔及特养业是陕西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种质资源建设,推动“企业+高校+政府”协同模式。郭秀霞强调要发挥特养产业优势,挖掘新质生产力,拓展新的效益增长点。王鹏则从全产业链角度分析了当前产业存在的问题。

2.jpg

研讨会围绕家兔、鹿、林麝、鸵鸟四大特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展开专题讨论。会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陕西省畜牧业协会兔业及特养业分会副会长王淑辉主持。

兔业:聚焦全产业链突破与协同发展

陕西兔业已形成以西安为核心的六大养殖带,2024年出栏量近800万只,产值超3亿元。但产业仍面临种源依赖外部、市场拓展不足等问题。会议提出“上游筑基、中游提质、下游拓市”的系统思路,目标到2027年实现优质种源自给率50%、规模化养殖占比30%,打造西北家兔产业示范省。

3.jpg

鹿业:推动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升级

梅花鹿养殖市场前景广阔,但存在种群改良、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的短板。与会代表建议通过标准化养殖和区域品牌打造,推动陕西鹿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侯雨龙深入分析了鹿业在种群改良等方面的短板。

4.jpg

林麝产业: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

“林麝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难题解析与探索途径”分会由陕西农林职业技术大学教授、陕西省林麝产业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牛华锋主持。锦瑞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婷婷、凤县宏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赵厚凡等企业代表参与交流。会议从市场需求、养殖基础等维度剖析林麝产业。专家指出,应强化科技赋能,拓展麝香在医药、日化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助力陕西成为全国林麝产业新高地。

5.jpg

鸵鸟产业:探索从0到1的强业之路

“鸵鸟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分会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陕西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孙秀柱主持。陕西英考鸵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亮分享了产业发展历程,柞水县龙腾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圣禅针对养殖难题及宠物食品加工提出解决方案,榆林旭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郭换换则介绍了企业经验,为未来鸵鸟产业发展方向指明路径。

7.jpg

8.jpg

本次研讨会为兔、鹿、林麝、鸵鸟等特养产业搭建了高效对话平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通过跨领域协作、资源共享与科技创新,陕西将加快构建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乡村振兴和畜牧业现代化注入持续动力。

编辑:陈忱     终审:辛清婷
Document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